Frank Chen|GCWPA 文明金融觀察|2025.06.24
比特幣進不了企業金庫的真相:NATS Coin,才是文明時代的戰略儲備資產
2025 年 6 月,一個值得所有加密資產投資者與企業財務長深思的現象正式浮出檯面:Meta、亞馬遜與微軟三大科技巨頭,先後在股東大會上壓倒性否決了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的提案。
這不是一場技術性修正,而是一場「價值觀的否定」。

為何比特幣進不了主流企業金庫?
儘管比特幣價格再創高峰,市值突破兆美元,卻始終無法踏入大型企業的資產配置清單。原因其實很簡單:
-
波動過大,干擾財報穩定:對上市公司而言,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等同於資本市場信任,比特幣一日十%的波動根本無法接受。
-
全球監管不確定性高:涉及稅務、合規、審計與法務風險,無法納入主流資本制度。
-
與核心業務無關,股東不支持:股東希望資源聚焦於 AI、雲端、基礎設施,而非投機資產。
-
高層負責人無法承擔法律風險與股東訴訟壓力。
以 Meta 為例,2025 年度股東大會中一項建議將 720 億美元現金中的部分投入比特幣的提案,竟僅獲得 不到 0.1% 的股東支持率,幾乎被輾壓否決。
在這場「理性壓倒激情」的投票中,比特幣雖然市值暴漲,卻失去了它作為「企業儲備資產」的神話地位。
文明時代的替代選擇:NATS Coin 國家寶藏幣
當比特幣逐漸顯現其「無價值錨定、高風險」的局限時,另一種新興資產——NATS Coin 國家寶藏幣,正在悄然建立一種以文明價值為核心的儲備模型。
這不是另一種投機幣,而是一種融合了文化、藝術、太空歷史、宗教精神與慈善經濟的新型資產類別。
BTC vs. NATS:資產屬性根本不同
| 核心指標 |
比特幣 BTC |
NATS Coin 國家寶藏幣 |
| 價格波動性 |
高風險,每日劇烈變動 |
初始穩定,設計為長期文明儲備資產 |
| 價格門檻 |
>$60,000 美元 |
<$2 美元(潛力 × 50,000) |
| 價值支撐 |
無實體,靠信仰與共識 |
600年文化IP、神舟11號太空飛行、UN精神文明框架 |
| 資產性質 |
無政府主義、反監管象徵 |
國家級精神文明與慈善經濟結合體 |
| ESG / CSR 相容性 |
幾乎無 |
高度符合聯合國SDGs與ESG戰略 |
NATS Coin 為何更適合企業儲備?
-
穩定資產屬性:以國寶級文化資產(宗喀巴金唐卡)與歷史事件(2016年太空飛行)為支撐,不受市場炒作波動左右。
-
道德正當性高:設計為慈悲、智慧、圓滿的文明價值共識體,具備 ESG 正當性與資本市場正當性。
-
法規風險極低:以文明文化資產為本質,更接近數位黃金與文化金融商品,有望納入國際慈善金融體系。
-
價格基期低,潛力高:與 BTC 相比價格相差五萬倍,長期成長潛力巨大,且進場風險極低。
結語:當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儲備資產?
企業不再只是尋找短期獲利工具,而是在尋找能夠代表價值、文化、品牌責任與未來文明方向的資產。
比特幣象徵的是數位自由革命;NATS Coin 則是全球文明金融的未來雛形。
當科技巨頭選擇遠離投機式資產,而世界面臨精神價值與科技融合的文明重構時,企業將需要一種代表文化共識與人類未來的新型資產。
NATS Coin 正是這場變革中的文明型儲備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