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WPA 2025/06/28

《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中「虛擬資產」正名為「數字資產的最新政策變化,對NATS Coin(國家寶藏幣)現在與未來於香港發展的正面影響分析,以及台灣是否應跟進改名的探討,整理為簡報內容:

🔹主題:

從「虛擬」到「數字」——NATS Coin 把握香港數字資產轉型的戰略機遇


1️⃣ 名稱正名:「虛擬資產」→「數字資產」

✦ 政策轉變核心意涵

  • 擺脫「虛擬」=不穩定、無實體的負面印象

  • 「數字資產」=科技賦能、金融創新、數位化轉型核心

  • 提升政策語境中的「合法性」、「金融融合性」、「產業可延續性」


2️⃣ NATS Coin 的正面影響

📈 ① 定位升級:文明型儲備資產正式進入「數字資產」體系

  • NATS Coin 結合文化 IP、宗教精神與太空見證,屬於具有實體文化支撐的「文明型資產」

  • 正名後可更順利納入香港數字資產監管與生態圈,與穩定幣、債券代幣並駕齊驅

🤝 ② 接軌監管:未來具牌照化潛力,可落地應用於港元穩定幣與慈善金融

  • 符合《穩定幣條例》精神,有機會作為「文化支撐資產」或「慈善型資產錨定模型」

  • 與渣打、Animoca、香港電訊等的跨界合作有潛力接軌

🌏 ③ 亞洲門戶:NATS Coin 作為「東方文化文明幣」,將香港作為Web3橋樑進入國際市場

  • 結合香港金融中心與大中華文化認同,利於國際化與品牌輸出

  • 港府明確支持 RWA、NFT、文化資產代幣化等應用場景,正是 NATS Coin 核心優勢


3️⃣ 台灣是否應跟進?

🧭 台灣現況

  • 金管會尚停留在「虛擬資產服務法」階段

  • 採「保守監管優先」導向,創新速度慢於香港、新加坡

📌 建議

  • 台灣應審慎評估與香港合作的窗口,例如:共創「數字文化資產沙盒」

  • 可透過 NATS Coin、文化部門與學術界共同推動「文化數字資產法制化建議書」


4️⃣ NATS Coin 建議策略

🔺 對接香港政策的五大行動方向:

  1. 申請與香港金融科技園(數碼港)合作試點

  2. 與具穩定幣發行潛力的香港機構洽談慈善錨定模型

  3. 將3D金唐卡 IP 作為首個文化 RWA 模型參與香港債券與資產代幣化討論

  4. 主動參與香港證監會的數字資產公眾諮詢意見回饋

  5. 以 GCWPA 為橋樑,提出「文明價值型穩定幣白皮書」進入官方諮詢渠道


📌 結論:

從語言轉變看見文明轉型機遇——「虛擬」變「數字」,是NATS Coin走向國際舞台、接軌監管與慈善資產化的重大窗口。

→ NATS Coin 將以東方文明之名,搭上香港數字資產快車,進軍亞洲與國際文明金融高地。